2015年11月17日,由中建新塘公司主办的2015海绵城市天津环保新举主题论坛在滨海新区成功举行。滨海新区政府、天津市政院、渤海院工程所、清华大学、人民大学、亚太城市发展研究会的相关领导及专家出席论坛,来自万科、华润、龙湖、五矿、首创、华远、碧桂园、平安不动产等地产业内的知名房企代表应邀参加。与会各界人士围绕天津海绵城市建设新区——塘沽湾在环保、海绵城市建设等领域的课题进行了热烈研讨。
在论坛上,中建方程副总经理兼中建新塘董事长姜旭首先作了主题发言。他全面介绍了中国建筑积极响应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针,投身生态城市、智慧城市建设,致力于为城镇综合建设领域提供全产业链服务的有关情况,对塘沽湾的城市规划理念、开发计划、生态保护与利用、海绵城市及智慧城市建设作了详细阐述。
随后,天津市政院副总工程师赵乐军、渤海院工程所所长李明、清华大学环境学博士生导师贾海峰教授、人民大学教授叶剑平、亚太城市发展研究会秘书长卞洪登博士也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赵乐军表示,海绵城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实践,多年来国内对控制雨水径流量和径流污染有一定的经验,但是都是单个基础措施的落实,应该尽快推动塘沽湾海绵城市的方案落地,只有落地才能暴露并解决技术、措施、管理等问题,为国家倡导的“海绵城市的建设”做出贡献。贾海峰教授也认为,塘沽湾提出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非常好,尤其在滨海新区很早就提出了土地和金融先行试点的情况下,既然是先试先行,我们就应该探索出一个符合中国特色的海绵城市。李明、叶剑平两位专家也表达了相似观点,并希望塘沽湾充分利用海河自然水系,发挥海绵城市自动调节功能,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卞洪登博士则以国际上先进的海绵城市案例,深度解读了塘沽湾项目打造成为海绵城市的必要性和未来前景。
作为中建塘沽湾项目的合作方,来自土人景观的刘德华副院长和李青副所长就项目的规划设计特点进行了介绍。他们指出,塘沽湾项目始终坚持三大目标,一是要将这片土地的绿色还给塘沽湾,二是把被水泥堤坝隔绝的海河还给市民,三是将城市活力带给塘沽湾。通过优化设计,塘沽湾实现了与海河水系、土地、自然植被的有机融合,建成后将为市民提供更加生态宜居的生活。
中建新塘总经理陈伯君在发言中表示,建设一座宜居宜业的城市是项目建设者的共同心愿。宜居宜业既要创造经济效益,更要包含人文关怀。中国建筑在建筑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业界的认可是对中建人最大的信任和鼓励。如今中国建筑努力开拓城市综合建设的蓝海,为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献计献策,努力成就域内百姓“住生态宜居好房子”的中国梦,助力中国城市化建设的中建梦,中国建筑将以绿色生态的塘沽湾项目,向城市、向自然、向未来致敬。
论坛结束后,与会代表们来到塘沽湾规划展示中心,实地考查并了解项目的具体情况,并对项目表示了浓厚兴趣,高度赞扬中建新塘在城市开发建设中积极履行央企社会责任,坚守以人为本理念,处处体现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和尊重。
本次论坛通过与政府部门、业界专家、地产开发商的积极交流,为未来建设过程中更好地融入海绵城市这一理念汲取了更多“新元素”和“正能量”。论坛还通过“中建新塘”、“海绵城市”、“《地产》”、“《楼市》”微信、微博和客户端实现全程直播、开放互动,扩大了社会影响力,达到了预期目的。据悉,公司还将继续举办“塘沽湾”系列论坛活动,依托项目开发平台,打造京津冀三地要素交汇、产业融合、互动创新的空间载体和实践平台,共商滨海新区城市建设与发展之题。
塘沽湾项目位于滨海新区地理中心区,毗邻天津自贸区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和塘沽老城区,与南窑半岛大事件预留地交相辉映,总占地面积21平方公里。北拥12公里海河超长黄金岸线,形成海河唯一待开发的U型湾区,不但延承了天津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更是未来津门沿海河发展的重要节点和承载地。在城市设计中,借鉴筛选全球近十余著名湾区的巧思与恢弘规划手法。以城市、自然、未来为主题,在2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进行分区规划、联动发展。同时在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将生态宜居放在首位,努力提升人居生活品质。目前塘沽湾已报批国家低碳生态城镇示范项目并通过了专家评审,积极引入海绵城市、绿色交通、生态农业、智慧微城市等先进开发理念,着力打造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态城镇。在报批国家低碳生态城镇示范项目以后,塘沽湾持续深度落实生态规划,将国家倡导的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融入到项目的建设中来,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实现雨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和利用。
海绵城市概念: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中建方程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