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案例
责任管理
客户服务
低碳环保
员工关怀
伙伴共赢
社区发展
公司新闻
首页>> 社会责任>>责任案例>>责任案例>>低碳环保
引领住宅产业化新发展 助力绿色建筑业新升级
发布日期:2015-03-0262 字号:[ ]

  背景

  当下随着人力资源成本的不断攀升,建筑行业也逐渐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现在的建筑已不是靠人扛肩背的时代,大量的机械设备各种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为建筑注入了更多的科技含量。社会的日新月异,公众已经不允许长期占有大量公共资源的建筑工地在集市闹区停留。人们把更多的眼光放在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所以大量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将视为对环境的破坏,而新材料新能源和低碳节能环保的技术将受到追捧。

  世界绿色建筑的发展史可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令各种建筑节能技术应运而生,节能建筑亦成为建筑发展的先导。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组织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口号,同时节能建筑体系逐渐完善,并在欧美多个发达国家广泛应用。1990年,英国发布了世界首个绿色建筑标准——BREEAM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使可持续发展思想得到推广,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发展方向。随后,各国相继发表有不同特色的绿色建筑标准,当中包括美国

  绿色建筑协会在1998年设立的“领先能源与环境设计”,以及中国内地于20066月起实施的工程建设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

  1998年,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3311”或“公司”)已取得ISO14001环保管理体系认证,确立《环保政策》及设立环保管理委员会,清晰地主导公司在建筑领域的绿色发展方向,经多年发展及不断持续改善,在施工环境污染控制及管理方面已趋成熟及标准化,公司制订的《地盘安全环保及保安工作指引》亦已发展至第四版,内容主要围绕地盘安全、环保、保安和一般事项包括地盘平面布置及褔利设施等,所以其可操作性及实用性高。环保方面除各种建筑相关的有效环境污染控制措施外,部分成熟的节能减排措施亦已成为地盘的标准,进一步完善了文明施工管理的要求,同时不断提高着公司的企业形象。3311依托在港发展住宅产业化的30余年实战经验,不断探索技术创新,积极引领内地住宅产业化的新发展,努力践行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责任行动

  内地市场住宅产业化、装配式住宅作为绿色建筑的最佳载体,将给建筑制品带来新一轮的黄金发展期。现在国内的建筑行业并不是苦苦坚持整体现浇模式不改变,而是在积极地探索怎样才能更快更好地跨入住宅产业化的行列。当下装配式住宅的方兴未艾,政府保障性住房持续推进,绿色建筑已然形成,低碳环保的建筑制品不但能满足绿色建筑的需要,还能作为绿色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推动它的最终实现,因而建筑制品的低碳环保非常重要,可是建筑制品的低碳环保又从何体现?

  首先,节约生产过程,提高材料利用率。生产过程的节约不但确保生产的不浪费,还能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排放,保证生产的清洁有序,提高生产用量的精准度。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不但可以减少自然资源的浪费,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降低单位建筑面积的能耗,充分发挥原材料的功效。显而易见原材料少用了,不可再生资源节约了,单位能耗减少了,环境污染降低了,那么低碳环保就自然而然实现了,更重要的是还培养了员工节能环保意识,为以后低碳环保的执行打下坚实基础。以3311海龙公司参与项目为例,香港房屋署项目的佛沙,采用标准模具、标准工序、流水线作业,生产出来的佛沙产品误差可以控制在3毫米之内,小于2米的产品误差更是控制在2毫米内;例如香港启德1A发展项目中最具代表性的佛沙型号T2a,其外观尺寸为宽度4,465毫米,厚度1,240毫米,高度2,775毫米,重量5.258吨,它的钢筋保护层控制在3毫米内,宽度和高度尺寸控制在3毫米内,厚度尺寸控制在2毫米内。这样批量生产、定量计算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原材料,其中混凝土利用率超过99%,钢筋利用率达到98%,相比非标准化生产的建筑,一般混凝土和钢筋的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5%以上。

  其次,保证环保原材料、建筑辅材、尾料的各尽其能。现有绝大部分的建筑材料都是不可再生资源,怎样合理地应用环保材料和建筑尾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究的课题。建筑制品的标准化生产将为这些材料找到一条出路,提供二次使用的舞台,营造环境友好型社会。环保原材料的应用将实现建筑材料的低碳环保,一些新型材料的运用不但可以解决建筑的材料的资源缺乏,还能增加其他功能,例如保温隔热材料做成的隔墙,在重量上又祗有同等体积混凝土的30%,又好比用竹子代替钢筋建造房子的实验,都为建筑制品的低碳环保提供更多的参考空间。这里所说的建筑尾料、废料当然并不是那些无法利用的建渣和垃圾,而是那些洁净的、有利用空间的建筑废物和尾料,通常这些物料都是建筑施工中残留或者是施工中报废的产品,它们都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只需要经过一定工序的处理就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3311海龙公司的混凝土加工厂开展了“用炉渣作为混凝土的生产配方的研究”,利用陶瓷作为混凝土的主要成份的项目也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用混凝土尾料做成方块墩已经投入使用……这些成果的取得,都在证明建筑材料的低碳环保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第三,保证精装修的一次成型。一般情况下新建的住宅经过装修后才能居住,而住宅传统的施工顺序都是先完成主体再进行装修,这样就存在两次施工的问题,这样不但浪费了人力物力,同时也浪费了时间。怎样实现主体和装修的一次成型?建筑制品的精装修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即在工厂生产建筑制品的时候就完成外墙装修。以海龙公司参与的香港白石角186地段住宅发展项目为例,该项目外墙采用的GRC复合预制构件,它包括三层结构,最外层是GRC面层,中间是GRC结构层,最内层是混凝土层,三者之间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体结构,三层之间不能分离。由于该构件同时包括了不同结构,也就同时具备了不同结构的性能,其中GRC面层与GRC结构层主要起外墙装饰作用,混凝土层起到了结构承重的作用。由于预制GRC复合构件能在工厂中批量生产,使得产品得以规范化,得到高质量的预制构件。本构件可整体吊装直接固定安装,减少后挂GRC的施工环节,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又能保持GRC立面的造型新颖、变化丰富,确保了建筑制品低碳节能的特点。海龙公司最新研究的第四代整体预制厨房、卫生间更是把结构和装修二者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里面的设施都一次性安装好,也为建筑制品的低碳环保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第四,缩短建造周期,减少对公共资源的破坏和浪费。随着住宅产业化的大力推行,大量的建筑制品在工厂里由产业工人生产完成,现场只是以组装和安装作业为主。建筑制品具有提高建筑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工地现场环境,实现节能、节水、节材等特点,也是国家实行住宅产业化的重要技术环节,并且目前在工厂生产的建筑制品中加入精装修元素,不断优化产品质量外观,可以减少工地现场的诸多繁琐工序,缩短建设工期,很大程度地缓解了建筑施工对周围公共资源的浪费。

  第五,产品本身的独立性为重复组装拆再利用提供可能。建筑制品的低碳环保还体现在它的重复利用率上。工厂生产的建筑制品其实就是把整栋建筑拆分成若干个标准块进行生产,然后把这些生产好的标准块运送到现场组装成整栋建筑。根据建筑的共性,在层高和立面相同的情况下,建筑制品甚至不需要进行改组就可拆卸后重新拼装,当所有的建筑构件都能成为固定的模块时,住宅产业化就显得如此简便和实用。如果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筑制品还能适当地改变形状和外观,并且增加其生命周期,那么它可以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甚至连构成建筑本身的建筑制品都成为了可拆卸后重组的可再生资源。

  履责成效

  在实践绿色建筑的过程中,选择环保产品和材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3311由于背靠内地的丰富资源及累积了多年采购环保建材的经验,早已建立区内庞大的环保建材采购网络,大大减少运输建材所涉及的碳排放。加上拥有区内自己的预制件生产线,可裁制适合不同绿色建筑项目的预制件。在预制件的生产上更力求创新,例如在香港房屋署的启德1A项目就率先使用立体预制厨房及浴室。大量使用预制件,不单显着减少现场施工碳排放,亦有效减少混凝土损耗、加快施工进度及减少施工期对区内居民的噪音和尘埃等潜在的环境滋扰问题。

  减少建筑废料是实践绿色建筑的另一重要环节,对此,3311锐意创新,例如在香港牛头角下村重建基础项目,使用了新颖的“切割及吊运法”拆卸楼房,令拆卸出来的旧楼墙身及天花地台,可用于其他地盘替代预制地台板铺设工地提供硬地施工,减少工地泥尘。这创新施工方法,不单减少运输及弃置建筑废料所产生的碳排放,另一方面亦减少制造新地台板所耗费的天然资源。3311不单实践绿色建筑的概念于房屋工程项目,亦有效地将减少建筑废料及资源耗费等绿色元素应用于土木工程项目,其中一个例子是,通过与香港特区政府监管部门间的协调,公司承建的中环填海第三期兴建隧道所挖掘出来的大量填料用于公司附近另一正在进行的填海工程——铜锣湾避风塘地盘。这不单大大减少运输物料所产生的碳排放,亦减轻了香港特区政府填料库不敷应用的压力。由于公司在建工程项目众多,类似的填料供求配对更具效益,公司将持续进行,持续为减少资源耗费及碳排放出一份力。

  在推动香港绿色建筑发展方面,3311不遗余力积极参与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倡导的建筑工序碳排放基线研究计划,十多个2010年在建的地盘都先后为研究机构提供了详细数据,为香港制定长远绿色建筑碳排放标准做出一份贡献。部分地盘更积极率先与业主合作,携手研究,在地盘实施多项创新的节能减排措施,例如启德1A地盘使用电动车作为合约车辆、大量使用预制件及预制铁网、绿化处理海泥将海泥转化成有用填料及在部分施工机械试用由本地废食油提炼的“生化柴油”等,通过研究及计算,提供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的碳排放量,推动建筑业界应用及持续发展相关环保技术。

  结语

  经多年在绿色建筑的实践,公司近年先后有多个项目在香港环保卓越计划的建造业界别获得优异奖项及取得卓越级别的明智减废和节能标志,另外,近年更有项目在香港公德地盘嘉许计划中分别取得杰出环境管理大奖的金奖及银奖,多项工程获得BEAM最高等级评级,公司在绿色建筑的耕耘已渐受社会各方的肯定。

一个成功的建筑项目,除了控制成本、注意安全、着重质量及进度外,保护环境亦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作为对社会负责的大型企业,3311致力为社会缔造美好的环境,这是我们不变的追求,亦是社会对我们的期望。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上一篇:海南移动绿色施工实践做法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建电子拖欠账款投诉受理方式| ">云筑网受理平台
版权所有:中建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谷一街8号院1号楼15层1501邮编:100123
京ICP备202101533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