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1 项目背景
在《郑州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明确提出经济开发区将建设“最具活力的城市地区之一,最吸引投资、人才和技术的城市地区之一,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城区”的发展目标,将成为郑州市区东南部的经济、文化中心,是集科研、商务、办公、居住于一体、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区。滨河国际新城作为郑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核心,未来将承担区域经济文化集聚和高新技术产业服务集聚的功能,也是展现经开区“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核心片区。2012年10月,中建方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二级分公司中建(郑州)城市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取得滨河国际新城综合开发项目实施主体授权,致力于打造承载创业创新、集聚总部商务、环境生态宜居的滨河新城综合区和国际社区。
1.2 工作意义
新型城镇化需要满足城市居民的各项需求,需要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文化、政策等多个角度制定相应的标准。可持续指标体系作为滨河新城建设的指引,通过对经济、社会、文化、绿色生态等多个角度提出综合目标和约束条件,是建设国际品质、宜业宜居、生态友好的重要依据。
在可持续指标体系的统一引领下,一系列具体的绿色、低碳、生态设施和工程能够有效地得以实施,同时依据可持续指标的实施目标和技术规范,相关工程的实施具有明确的功能要求和科学工法,为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后期合理使用提供了科学指导。
2. 责任行动
2.1 滨河国际新城可持续指标体系构建
通过建立完整的生态文明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按照“五位一体”总要求,提出了“宜居乐活、智慧创新、绿色风尚”的目标,为推动滨河新城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紧密结合、高度融合,推进绿色、循环、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依据。
滨河国际新城可持续指标体系按照“目标确立——指标控制——规划完善——重点实施”的总体工作方法,首先在区域发展和项目建设目标的基础上,确立未来可持续发展总体目标,然后构建整体框架,确立不同等级目标、各维度要求及实施路径,并确定具体指标项及指标定义,明确指标计算方法和评估方式;指标落地上结合相关政策标准,对比国内外案例,确定具体指标的取值范围;在指标体系建立完成后,确定各指标实施阶段,明确实施主体并提出相应实施建议,落实示范项目同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图1:滨河国际新城可持续指标体系构建技术路线
依据郑州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滨河新城总体规划和河南省、郑州市对滨河新城的开发要求,滨河新城可持续发展总体目标落实为“宜居乐活,智慧创新,绿色风尚”,并明确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政策全系统融合的发展思路。在此基础上,滨河国际新城可持续指标体系从目标层、体系层、路径层三个层次对可持续发展具体目标进行细化,并选取相应的控制指标。最终可持续指标体系涵盖“生态健康良好、社会宜居幸福、经济优化发展、文化传承包容、政策共建参与”5个子系统,21项目标路径,53项实施拓展,112项具体指标。
2.2核心区地下综合管廊规划与实施
综合管廊又称共同沟,它是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建于城市地下用于敷设市政公用管线的市政公用设施。综合管廊充分考虑未来城市快速发展对市政设施的负荷需求,为集约化建设、统一管理的建设运营新方式提供了基础。
依据郑州滨河国际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可持续指标体系中针对综合管廊铺设的要求,中建(郑州)公司在新城未来交通最为繁忙、地下管线最复杂的经南九路、经南十二路、经开第十二大街、经开第十八大街下设置了综合管廊,纳入的工程管线包括电力、通信、给水、中水和热力管线,解决滨河国际新城商住核心区的管线交叉问题,同时能最大限度地解决市政管线反复开挖对道路交通和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不便等问题。
2.3市政道路雨水资源化利用工程
雨水是宝贵的水资源,通过小投入的市政道路雨水资源化利用的相关措施,可以在路面有效组织蓄积与泄流,对于可利用水资源进行收集,实现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依据滨河国际新城可持续指标体系中针对非传统水源利用和、雨水径流系数控制的相关指标和技术措施,经南十二路、经南十五路、经开第十七大街实施了雨水资源化利用工程,具体内容包括:
通过对道路横断面的布置,将道路路面的雨水汇集流入机非分隔绿化带,从而达到绿化用水及城市地下水的补给,形成雨水资源化利用的生态路。达到道路绿化面积最大化、呼吸面积最大化、雨水最大限度截留的目的。
道路慢行系统包括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设计中采用1.5%的道路横坡,自周围地块至机非隔离绿化带为坡降方向,将降雨通过横坡汇集至机非隔离绿化带。通过这种自然坡降的形式实现慢性系统的雨水最大化收集。
在慢行系统下方每隔40米设置一根打孔PVC管作为排水盲管,收集土壤中过多的水分排至市政雨水井,进入市政雨水干管中,实现土壤排水。
道路快行系统为机动车道,设计中采用打孔立缘石及U型槽结构的设置来保障车道雨水进入机非隔离绿化带。
为保证雨量充沛季节道路雨水的排放顺畅,道路不仅考虑路面雨水排放绿化带,也在道路上设置常规的雨水管道及雨水口,保证了雨季路面的排水顺畅,确保行车安全。
2.4郑州经开区展示中心绿色建筑项目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产生,源于人类对工业革命以来出现的生态危机和资源问题的深刻认识和自我反省,推进绿色建筑项目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国建筑集团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依据郑州滨河国际新城可持续指标体系中针对绿色建筑的指标要求和实施策略,该项目作为示范性公共建筑,采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来设计和施工,也为将来绿色建筑的运营管理提供技术基础和支持。项目结合区域实际,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的细则要求,综合运用了诸如: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太阳能光导照明、外围护结构控制(窗墙比、低辐射玻璃幕墙、外墙保温),空调系统节能(变频多联机系统、新风热回收),非传统水源综合利用(雨水收集与回用),地表径流维持(透水路面),土建与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景观乡土植物运用等等一系列的工程技术。

图2:郑州经开区展示中心绿色建筑设计效果图
2.5郑州滨河国际新城蝶湖公共景观工程
秉承生态环境优先的建设理念,滨河国际新城最先启动塑造“千亩蝶湖”公共景观,打造“山水绿脉,水岳田园”的有机自然格局,营造出风景中的城市。
蝶湖景观设计以“蝶芳踪•水岳田园”为概念,旨在将其打造成“中原第一山水农林诗”,营造“分区滨水,低丘缓坡,田园特质”的场地风貌。优化驳岸,将生硬的蓄水水库打造成自然的景观湖体,通过营造低丘缓坡的地形设计手法消化湖体开挖遗留的135万立方土方。环湖形成慢行公共绿道4.3公里,将串联起城市滨水广场景观区,岛链景观区,森林公园景观区,农林景观区等四个片区。
依据滨河国际新城可持续指标体系中针对生态人居环境建设和水生态系统提出的要求,充分考虑到水体净化与雨水收集等生态技术,践行生态理念。

图3:滨河国际新城蝶湖公共景观工程总体规划图
蝶湖公共景观区中的景观塔是一座标志性的公共景观建筑,既是规划中的法云寺文化旅游景区的一部分,也是展现可持续指标体系中弘扬中原华夏文化,传承历史文脉的具象载体。
根据法云寺发展的历史脉络,景观塔选用仿应县木塔形式;外观五层,内部设夹层;整体为仿木质框架结构;塔体分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总高70M左右;整体高大雄伟,犹如天之一柱。景观塔位于法云寺前侧蝶湖岸旁,与法云寺古建筑群形成一塔一寺格局,相互呼应。在高耸的塔与平易近人的法云寺相互结合相互映衬下,千年古寺的历史意蕴与文化内涵清晰地展现在游客面前,大幅增加了整个景观园区的历史人文意境;景观塔以法云寺千年历史为载体、作为蝶湖区旅游文化的亮点,塑造滨水佛国,提升了文化氛围。
未来景观塔与千亩蝶湖景区将成为从机场高速进入郑州门户的标志性景观,也是“九大古都” 的第一眼文化印象,会像一张定格脑海的明信片,将中原的历史与文化意涵直观地呈献给远来的朋友,中原的儿女会带着这一丝家乡的怀念飞往世界各地……

图5:滨河国际新城蝶湖景观塔建筑鸟瞰图
2.6滨河国际新城中央滨水休闲区
依据滨河国际新城可持续指标体系中针对文化传承包容方面的要求,中央滨水休闲区未来将建设成为郑州新的文化休闲目的地。通过慢行绿道系统将城市公共绿地串联起来,形成具有鲜明形象特色的公共空间序列,结合地域特色与文化的多样场所,形成一个聚集人气的高品质滨水活动网络。
中央滨水休闲区依托荷湖和中央水系,构建文化庆典、缤纷水街、生态体验三个组团,并围绕滨水空间布局现代文化展示与体验项目,塑造新型的文化旅游和商业模式。中央滨水休闲区内布局文化交流中心、滨水休闲与艺术沙龙、主题水街、文化舞台、可持续科技馆、生态广场等弘扬传统文化、展现现代文化,颂赞生态文明的公共性设施,为郑州市民提供了愉悦、舒适、文化底蕴丰富的活动场所。

图3:滨河国际新城中央滨水休闲区总体规划图
3. 履责成效
郑州滨河国际新城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为滨河国际新城项目的规划设计、工程建设、招商运营和宣传推广提供了总体方向和思路,为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智慧生态城区建设奠定了基础,也为实现“宜居乐活,智慧创新,绿色风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拉开了序幕。不仅得到了郑州市和周边地区居民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郑州市、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各级行政和事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
郑州滨河国际新城一系列的绿色低碳、生态环境治理、民生保障工程正稳步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工程已拉开框架,将成为郑州市东南部新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展现碧水浓荫、鸟语花香的自然生态湿地风光。
4. 结语
城市综合开发运营意味着要从区域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统筹兼顾、系统协调,通过精良的战略规划、经济策划、总体规划、环境设计、建造设计、宣传推广、招商运营等全方位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效率。
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的逐渐深入,中建方程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重要的领军力量正面临着战略转型,在与地方经济共同健康发展的同时,未来必将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同时,公司自身也需要逐步推进新型商业模式、文化旅游和城市运营的探索,塑造高品位、负责任的综合运营商的整体形象。
郑州滨河国际新城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系统地整合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智慧城市建设等先进理念,与实践相结合,作为该区域开发和建设的重要依据,统筹指导了一系列具体的绿色市政、水生态环保工程、绿色建筑、文化建筑工程建设,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创新,为可持续发展目标从理论到实践逐步实现奠定了基础,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和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