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背景
我国在2005年就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7年建设部颁布了《绿色施工导则》,2012年十八大报告首次将“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纳入报告内容;中国建筑作为建筑地产行业的排头兵和中央骨干企业,勇担社会责任,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打造“绿色中建”确定为了“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建筑第三届项目管理高峰论坛上易军董事长对“绿色中建”理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中建八局向全中建系统发起了“走向绿色”的倡议。全体中建人秉承着“拓展幸福空间”的企业使命,踏上了绿色施工的践行之路。
实施内容
在绿色施工推进过程中,中建八局银泰中心项目率先垂范,坚持以中建总公司项目管理手册、中建八局管理手册为依托,秉承“绿色中建”理念,开启了绿色施工的征程。项目部详细编制了“项目绿色施工实施计划书”,并确定了以体系建设为保障、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技术创新为先导,以精益化管理为手段,以资源节约、环境和谐为宗旨的绿色施工实施方略。
1、节能措施
以往建筑施工灯具全部采用白炽灯、普通日光灯等,且存在长明灯现象,用电浪费现象非常严重。为此,银泰项目施工现场的照明设施全部采用声、光组合控制技术的低能耗LED灯。经实测,每盏灯每天可节约0.7元,项目每天节约用电费用4200元、每月达12.6万元、每年达151.2万元。
同时在大型机械设备上全部安装了无功补偿装置,其降低能耗高达30%。每月能为项目部节约电费2.4余万元,每年达30余万元。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还按照“临时设施按照正式工程标准来做、正式工程兼顾临时设施使用”的原则,施工现场临时消防和临时照明用系统均利用正式工程预埋管线,不仅节约了明敷管道材料费、临时管线敷设的人工费、机械费以及后期的拆除费用,也有效防止了管线在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损毁堵塞及安全事故发生。
2、节材措施
据统计,固体混凝土垃圾约占建筑垃圾总量的55%左右,实现绿色施工的关键之一就是要解决好固体垃圾问题。
针对此问题项目部建立了建筑固体垃圾“回收处理再利用系统”。该系统由回收系统、固液分离系统、固体垃圾处理系统以及再利用系统组成。各楼层垃圾经回收系统集中到地下室,经过固液分离、粉碎、加工等一系列过程,细料部分制成标准砖,用于非承重隔墙施工,部分添加发泡回收制成无机保温浆料。粗料进行地下室回填,基本实现了建筑固体垃圾的“零外运”,即节材,又保护了生态环境;通过这项措施,项目部建筑垃圾的资源化率达到了90%以上,与欧美、日本等国家相比不相上下。
为了节约木材,项目引进了接木机、接模板机、梳齿机等设备,提升了现场模板、木方周转使用次数;对钢筋加工产生的铁屑进行了集中回收,用于制作耐磨混凝土、耐磨砂浆等,既做到了建筑材料的最大回收利用,又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
针对传统施工现场临时场地、道路硬化采用混凝土路面,施工结束后需二次破除,产生大量建筑固体垃圾问题,项目部研发了“装配式混凝土场地、道路技术”。所有道路预制块的预制模数根据工程的砌体工程过梁尺寸进行制作,前期用于现场的人行道路,后期用于正式工程,经过拟硬化场地、道路基础夯实平整,豆石铺设、塑料薄膜隔离,模板支设钢筋绑扎、吊环埋设,浇筑混凝土养护,投入使用,工程结束后回收或周转再次使用,既节材又环保。该技术获得了上海市总工会“绿色施工先进操作法”认证。
在模架体系方面,项目部也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一改以往钢管扣件、木龙骨模架体系,创新采用全钢键槽式早拆、支撑体系。该技术经过方案论证、架体搭设、全钢水平托梁搭设、模板铺设完成后,经验收合格即可投入使用。装卸速度是传统钢管扣件+木龙骨模架体系的20倍,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而且大大节约了木材。
项目部还对各种可周转、循环利用的施工设施进行了模数化、定型化、工具化设计。现场踏步全部采用了钢楼梯踏步;现场坡道全部采用了组拼式钢坡道;现场围挡全部采用了移动式隔离栏杆、定型化钢板网防护、定型化钢管扣件栏杆节点等,为实现“标准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3、节水措施
建筑施工对水资源的消耗十分巨大,为此节水工作也是绿色施工的中的重要一环。银泰中心项目对水资源采取了“开源节流”措施。
从开源方面,项目部建立了“雨水、地下降水回收再利用系统”,通过对雨水、地下降水进行储存、三级沉淀、水质检测,然后经过供水管网的供水系统,进入施工和消防用水系统供项目现场养护、厕所冲洗等使用,基本达到了除生活用水之外的市政用水“零使用”。
在节流方面,项目对工程用水采取用水分段计量管理,并通过合同落实,考核记录的方式,保证在整个施工的全程节水。
4、节地措施
项目部首先从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策划入手,合理、紧凑布局施工现场各个功能区块,提高土地高效利用率;其次对现场物资实行严格的事前策划制度,做到按需采购,累层、集中堆放,节省土地资源;
项目生活区与办公区全部采用双层或三层可周转式活动板房;部分办公室采用集装箱式临建,内部装饰齐全,管线暗敷完备,快速实现整体安装、整体拆除,避免了传统板房安装、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对保护、节约土地资源具有显著效果。
5、环境保护
项目部着力打造花园式工地,通过封闭式围挡、测控噪音、设置定型灯罩、焊接作业防光棚等方式,尽可能减少对周边造成的声、光污染;为降低扬尘,在基础施工阶段,在基坑周边设置了自动降尘喷淋系统,主体施工阶段,在9层硬防护上设置了可通过电磁阀结合时钟控制器或智能遥控操作的人工降雨系统,方便快捷的地实现了项目任意时间段的降尘及绿化灌溉要求,为确保周边居民生活环境、实现和谐共处打下了良好基础。
同时项目部建立的固体垃圾“回收处理再利用系统”也基本解决了建筑固体垃圾的污染问题;通过项目装配式混凝土预制路面,避免了传统施工道路在施工后现场破碎处理产生的固体垃圾、噪声、尘土污染等系列环境污染问题。
履责成效
经粗略计算,中建八局西南公司银泰中心项目通过采取“四节一环保”绿色施工系列措施,至工程结束预计将节约地下用水8000吨、节约用电60万度电 、节约木材4000m³、如果按照固体垃圾填埋高度10米计算,银泰项目将可节约土地资源200亩;
项目部“绿色施工”的实施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先后承办了“全国绿色施工观摩会”、“四川省绿色施工观摩交流会”、“中国建筑总公司绿色施工观摩会”、“中建八局绿色施工观摩会”、“银泰置地集团安全质量项目标准化观摩交流会”等数十次大型观摩会;国资委节能减排部门、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王宁、原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毛如柏、成都市市长葛红林、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别对项目绿色施工给予了高度评价。
王宁部长认为“银泰项目绿色施工做法走在了全国前列”,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吴涛认为该项目是“建筑企业绿色施工的一面旗帜,其绿色施工创新做法值得在全行业学习推广”。四川卫视、成都电视台、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等数十家新闻媒体报道,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
结语
“绿色施工”是实施循环经济的一种新的施工模式和施工组织体系,推进“绿色施工”既是我国建筑业与国际接轨,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条件,也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更是一项利国利民、造福后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程。
作为建筑地产行业的排头兵和中央骨干企业,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责无旁贷。要继续按照国家及中建总公司“绿色中建”的战略要求,致力于绿色施工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建设,为全面推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为人们生产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做出新的贡献,以“绿色施工”创赢崭新未来、奉献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