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案例
责任管理
客户服务
低碳环保
员工关怀
伙伴共赢
社区发展
公司新闻
首页>> 社会责任>>责任案例>>责任案例>>社区发展
担央企责任、建幸福桥梁
发布日期:2015-03-0362 字号:[ ]

  背景:

  为迎接庆祝昌都解放60周年,中建六局三公司在西藏昌都承建了两项工程。20096月,昌都地区会议中心和广播电视中心工程开工,克服自然条件恶劣、建筑物资匮乏、工期紧张等诸多困难,出色完成了工程任务;2010年,昌都西路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部成立,这是改变昌都市市容市貌、提升城市功能的一项重要工程,公司成功完成了这项工期紧、任务重、困难大的艰巨任务。

  20143月,中建六局三公司承建的西藏昌都生格村北大桥项目顺利开工,该项目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县南侧,横跨澜沧江,连接生格村和达瓦村,桥址西岸为生格村,全长180米,桥宽23米,最大单跨为80米,桥梁面积为4140平米。这是天津市第七批援藏的重点工程,也是天津市开展援藏工作20年以来单体投资最大、施工环境最艰苦的项目。

  这是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团队,在项目经理邹松江的带领下,这支15人的团队奋斗在施工第一线,在继承前辈优秀传统的基础上,锻造出“精益求精,筑造不垮的脊梁”的中国建筑铁人精神。

  责任行动:

  今年是天津市对口支援西藏昌都地区20周年,20年来,天津市对口援藏资金、物资累计近9亿元,建成了113个改善民生、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项目。近5年来,中建六局三公司承建了3个项目,以实际行动支援西藏建设,其中天津大桥项目是天津市20年来单体工程最大的援藏项目,总投资额8000余万元,计划于2015年年底竣工。

  1.拼搏进取的血脉传承

  昌都位于西藏东部,地处横断山脉和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位于横断山脉北侧,多山的地势造就了复杂的地形,在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的昌都,年平均气温仅有7.6℃,全年日照时数高达23192776小时,自然环境极为艰苦恶劣,“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对昌都气候的典型描写。

  高原反应给项目施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项目成员普遍都有血红蛋白偏高症状,项目上需要随时配备着药物,即使已经适应了当地的环境,员工依然要尽量减少剧烈运动;当地昼夜温差极大,白天受强烈紫外线灼烧,夜晚又要承受着凛冽的寒风,受当地特殊气候的影响,大家经常性会有轻微的感冒,但还是带病上班,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为项目保质保量的持续施工贡献自己的力量;昌都有时候会停电,停电后就会断网断水,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利,手机信号的时断时续也影响着他们和外界的交流;6——10月是昌都的汛期,突然而至的大雨经常令施工第一线的他们苦不堪言;11月的昌都已经步入寒冷的冬季,由于缺乏取暖设备,只能依靠被子和炉子里的木材取暖;除此之外,没有热水器,洗澡就成了生活上一个很大的问题,项目离县城较远,个人乘车存在困难,因此员工只能在集体的组织下,每周到城内洗澡一次。

  即使难题重重,施工团队仍旧迎难而上,他们发扬中国建筑血脉中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精神,克服高原反应,忍受寒冷和暴晒,适应交通和生活上的不便,不抱怨、不退缩,为西藏民众搭建一架通向幸福的桥梁,为西藏地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2.攻坚克难的高原精神

  中建六局三公司精尖领域主要是房建方面,少有涉及路桥项目。天津大桥项目是目前公司唯一在建的桥梁项目,且又在自然条件恶劣的昌都地区,对施工团队技术上的挑战非常大。天津大桥项目注重现场施教和工作之余自主学习的结合,在施工现场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直接向前辈请教,工作之余,大家会集体阅读技术方面的书籍,每个人每天都要完成一定的任务,每个人都是彼此的老师,在互相学习中进步。

  天津大桥项目采用的其中一项新技术就是挂篮施工技术,该技术需要满足结构简单、重量轻、刚度大、安装拆卸方便、安全可靠、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变形小等特点,为达成此要求,天津大桥项目采用三角挂篮。高墩施工也是项目的难点之一,天津大桥项目墩柱在薄壁墩,钢筋密度大,墩柱壁较薄,混凝土浇筑难度大,经研究,项目决定采用高墩翻模技术(四组模板),所谓高墩翻模技术,就是指在每一次浇注完成之后,以最顶部一组模板为依托,把下部三组模板向上翻转施工下一节,依次循环施工。该技术实际操作性强、施工速度快、设备利用效率高,大大的降低了工程成本,是一种比较经济的施工方法。

  3.品质至上的行为理念

  除了能够带来经济效益之外,承建援藏工程更大程度上代表着一定的政治意义,代表着社会对藏族地区经济和人文的关怀,援藏工程工程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建六局三公司高度重视在藏工程,从挑选入藏团队上严格把关,要求施工队伍严抓质量关,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以品质树品牌,为藏族人民建造质量过硬的精品桥梁。

  品质就是建筑的生命,天津大桥项目部极为重视项目质量。在项目管理上,邹松江经理与芶华林总工,提出“以技术带动管理,以管理去完善技术”的理念,注重施工技术和项目关系的互补性发展,最终目的还是完善技术,以技术严格要求施工质量。做品质至上的援藏工作,不仅仅是对工程的负责,更是对“中国建筑”这四个字的负责,是对央企责任的担当。

  天津大桥项目桥梁是连续钢构的,需要现浇,而非采用预制件,昌都昼夜温差特别大,为了防止混凝土开裂,影响结构强度,项目部采用保温措施,虽然增大了施工难度,但是能更好的保证混凝土的质量;结合昌都的地理情况和天津大桥的特点,项目部因地制宜制定施工方案,采用静压植桩法(钢板桩施工技术从日本引进),出于对澜沧江江边工程地质较为特殊这一特点的考虑,项目部建议引进静压植桩法,采用生物降解油,施工声音小于70分贝,施工周期较短且对环境的影响很小。

  履责成效:

  2009年的昌都会议中心和广电中心工程和2010年的昌都西路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均获得了当地的一致好评,成功提升了昌都地区的市容市貌,改善了广大藏族同胞的生产生活条件,加深了藏汉同胞的民族感情,公司也得以在昌都地区树立起“中国建筑”的品牌效应。在建的天津大桥项目于20143月份开工,目前施工进展顺利。

  《中国西藏网》称天津大桥将“为9个村的5000多名农牧民解决出行难问题,并带动当地农牧民增收”,这是中建六局三公司担当意识的最佳体现,公司勇于承担央企责任,整合利用自身强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发挥企业优势,帮助偏远地区建立交通系统,带动当地经济增收。

  日前,天津市对口支援西藏工作前方指挥部召开传达学习中央对口支援西藏工作20周年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在下一步工作的指示中指出:做好对口援助的各县、各行业、各系统援藏工作,以天津大桥等援藏重点工程为抓手,创建“天津模式”,天津大桥项目成为援藏的代表性工程。

  结语:

  天津大桥项目部以实际行动兑现着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的“专业敬业”态度、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拼搏进取”劲头、高标准施工的“品质至上”精神,在昌都播下希望的种子,在澜沧江两岸筑起一座通向幸福的桥梁,为当地数千民众提供便利。

作为央企,在创造经济利益的同时,更要注意回报社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是泱泱国企的担当,这是企业形象最好的代名词,中建六局三公司将秉承援藏工作的央企精神,不断以更好的工作成绩来践行社会责任。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上一篇:政企双赢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上一篇:为藏族同胞拓展幸福空间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建电子拖欠账款投诉受理方式| ">云筑网受理平台
版权所有:中建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谷一街8号院1号楼15层1501邮编:100123
京ICP备202101533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