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2010年4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美丽的青海玉树满目疮痍。百业待举、百废待兴……
玉树,平均海拔4300米,空气含氧量不足平原的40%,年平均气温零度以下,一年中黄金施工期仅5个多月;这里,山高路险、资源贫瘠、生态脆弱、保障受限,处在极其敏感的民族地区……玉树援建面临着高原缺氧、环境恶劣、沟通不畅、资源匮乏、点多面广、前期手续杂、风貌打造繁、意愿锁定难、施工周期短等困难,是迄今以来人类在高海拔的生命禁区开展的最大规模的灾后重建。
肩负着“拓展幸福空间”的神圣使命,中建铁军临危受命,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千里驰援,挺进玉树,苦干三年,跨越二十年,用血汗把汉藏情深、民族大爱的丰碑,深深地镌刻在玉树山巅,树立起中建铁军团队的辉煌形象。
责任行动
中建八局二公司由26名党员、48名援建干部职工组成的青海玉树援建项目部坚持优质重建、绿色重建、民心重建、爱心重建,怀着对藏族同胞的深情厚谊,克服重重困难,以“创先争优”的精神,圆满完成国家交付的任务。
1.优质重建
玉树州红旗小学项目,是中建援建的首个公建项目,能否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的建设完成,事关孩子们能否早日搬入新校园,更是关系到中国建筑形象的树立。
按照总体目标要求,项目部不等不靠,结合工程形象进度、工期节点计划和各个施工工序,精心谋划,精细管理,倒排工期,形成决战决胜的局面,确保目标实现。项目部80%的主力带领从各地召来的三百余名工人、通过各种渠道协调来的多台机械,一夜间集结红旗小学。工地每晚灯火通明,千余名援建将士“两班倒”,机械24小时不停,项目人员揣着现金,每晚为加班工人发放夜餐费。大干快上,与时间赛跑,项目所有员工平均睡眠每天不超过五个小时,劳累加上高原反应,每人平均掉了十几斤肉。但令人欣慰的是,60天,完成了红旗小学三分之二的装饰装修工程量,这是中建玉树援建项目在高原上创造的第一个施工奇迹,时任青海省玉树地震灾后重建现场指挥部指挥部的旦科竖起大拇指,称赞红旗小学项目建设创造了灾后重建的“玉树速度”。
2.绿色重建
玉树援建项目部积极响应前线指挥部提出的“科技重建”、“绿色重建”理念,在项目建设中加大了高科技和新材料的广泛应用。
项目建设应用了“屈曲约束支撑”抗震新技术,这种在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一些重点工程中用到的抗震新技术,在国内非常少见,一旦发生地震,它可以充分发挥回滞作用,当于汽车减震器,能够延缓地震时建筑物的倒塌时间。另外,在楼梯平台设计钢筋断开滑动式楼梯,在地震发生时保证楼梯梯段和平台之间能够滑动不致楼梯断裂,为地震发生时人员逃生保证通道。
在节能保温方面,填充墙砌体材料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容重轻、保温隔声性能好,屋面和地面保温采用挤塑聚苯板,墙体保温则采用新材料喷涂硬泡聚氨酯,较传统保温有与结构结合牢固、保温防火防水性能好、稳定性强、抗裂性能好等优点,特别适合高原高寒的特殊环境。
项目部在节能环保和提高建筑抗震性能方面做出了十分的努力,从设计到施工,标准非常严格,全部采用最高等级的抗震钢筋,混凝土和主体支柱的标准也非常高,建设一座10层的建筑都没问题。
3.民心重建
安冲乡农牧民住房工程涉及安冲乡两个村八个社441户农牧民住房,占整个中建安冲乡农牧民住房工程量的67.7%。安冲乡农牧民住房工程施工量大,工期紧张,地点偏僻分散。援建村落地处深山,进村最险的5公里盘山路,一边悬崖峭壁,一边万丈深渊。
项目部科学编制施工方案、精心设计施工工序 、高效组织材料供应、全程监控过程施工。援建员工严格执行国家和青海省质量管理标准,对于过程中出现的任何质量隐患,都坚持第一时间进行整改。在安冲乡布让村进行基础施工时,前一天施工的三个基坑,由于没有经过专职质检员验收,就浇注了毛石砼,第二天质检员发现后,及时要求返工,全部用挖掘机挖掉,绝不给援建项目留下质量隐患。他们把先进的施工技术应用于项目上,譬如在农牧民住房现浇顶板的支撑体系上,经过多方调研、科学设计、统筹优化,最终选择使用了“工字钢”支撑体系,提高了现浇板施工质量、抗震等级。2011年10月25日,由中国建筑援建的玉树安冲乡农牧民住房隆重举行整体入住仪式,标志着中国建筑全面完成了青海省委省政府提出的2011年农牧民住房全面竣工的目标任务。
另外,在玉树结古镇折龙达城镇居民用房的建设中,除了保存“珀礼尕丛”这样的传统藏式装饰,施工中还采用了“个性化”设计。盖房子之前,项目部征求藏族同胞的建房意见,藏族同胞可依照5套基本户型,加入自己的想法,画草图。项目部按照草图出正式图纸。经藏族同胞同意后再施工,真正做到满足多样需求。
4.爱心援建
三年援建,中建八局二公司玉树援建项目部在优质高速推进援建任务的同时,先后开展了多项公益活动,谱写出一首大爱无疆的汉藏友谊之歌。
2012年5月15日,玉树援建项目部为玉树州红旗小学孩子们送去了万余元的钢笔、笔记本还有课外读物等学习用品。
2012年端午节,公司玉树援建项目部为玉树州八一孤儿学校送去了从西宁采购被空运上来的粽子和水果。很多同学都是第一次吃到粽子。在此期间,公司80后员工朱文峰坚持利用工作间隙每周两次到孤儿学校支教。
2013年10月11日,当项目部了解到玉树县仲达乡中心寄宿小学的困难情况后,立即组织对该校的捐赠活动。经中建玉树前线指挥部研究决定,捐赠援建项目价值12万余元的废弃钢材26吨,为校舍修缮、扩建之用。事后,校长尼样为公司玉树援建项目部送来锦旗。
履责成效
中建八局二公司玉树援建项目经理部以“创先争优”的精神,在玉树灾后重建中夺取了多个之最:最大的民生工程——州人民医院、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州行政中心、青海省建筑标准最高的红旗小学、五个居民住宅项目1165套住房最先交付使用。总计援建面积27.7万平方米,共援建工程11个,涵盖医院、学校、居民住房、公建和配套基础设施等领域,工程质量、进度、安全整体领先,成为援建央企的“排头兵”,得到国家相关部门、青海省委省政府、玉树州及中国建筑的高度肯定。项目部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工人先锋号、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现场管理四星级评价、青海省先进基层党组织,青海省玉树地震灾后重建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项目经理作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玉树援建受到了中央电视台、新华网、中国青年杂志、中国青年报、中国建设报等全国媒体的报道。
结语
越是坚硬的铁砧,越能捶打出璀璨的火花;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磨砺出坚强的斗志。中建铁军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体现在面对困难时不畏一切险阻、争取更大胜利的战斗中。
社会责任是义不容辞的担当。央企是共和国长子,国家有难,中建铁军义不容辞,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增辉品牌,是坚定不移的信念。为玉树藏族同胞“拓展幸福空间”是中建人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时时刻刻激励中建援建将士在玉树高原援建中勇立潮头,争当排头兵。
铁军文化是决胜高原的法宝。铁军文化在无比艰苦的玉树援建中落地生根、发扬光大,快速锤炼了“更高更强、追求卓越”的玉树精神,激励着玉树援建走向胜利。
做援建先锋,为党旗添彩!既是目标也是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