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当前,随着我国工业化、商品化、城镇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大量富裕的农村劳动力为改变自身现实的物质生活条件而走向城市,形成了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农民工群体。由于受社会阶层和社会条件的限制,农民出身的这个群体表现出了“三低”的特点,即: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识低、社会地位低。同时,农民工党员由于长期脱离了属地的党组织,其政治身份、政治生活、政治情感、政治权利处于无从保障的尴尬境地,渐渐地成了名副其实的“口袋党员”、“影子党员”、“流动党员”,严重影响和挫伤了他们对党的政治信仰,影响了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也极大影响了党组织在农民工这个庞大群体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
中建二局西南分公司金融街•融景城项目党支部所建立的“红心驿站”,旨在通过提升农民工政治信仰、从业技能、合法维权能力三个方面入手,改变其“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识低、社会地位低”的局面,体现中国建筑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
责任行动
中建二局西南分公司金融街•融景城项目党支部从三个方面入手,让“红心驿站”切实发挥效用,为农民工服务。
1.“三落实”为驿站建设保驾护航
项目党支部从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以及制度建设方面入手,为“红心驿站”的建设以及各项工作活动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1.1 落实人员。项目党支部为“驿站”配备了“三大员”。党员发展指导员1名,负责做好入场农民工个人信息登记,摸底“口袋党员”,做好工地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权益维护指导员1名,主要任务是宣传国家基本法律知识,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和处理信息报告,引导农民工依法合法维权,避免极端维权,维持良好的劳资关系。技能提升指导员1名,主要任务是及时了解工地现场农民工的流动情况、岗位技能情况、持证上岗情况以及项目部的用工情况,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各级各类培训和上岗资质管理,持续提高农民工的持证上岗率,为其可持续就业提供支持。
1.2 落实经费。“红心驿站”成立后,经项目领导班子集体决议,先期投入5万元作为活动专项基金。同时,项目部为“驿站”设立了党员活动室、农民工夜校、宣传栏、阅览角、医务室、谈心室、篮球场,并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为项目广大农民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娱乐环境。
1.3 落实制度。“红心驿站”成立后,按照易操作、可复制的原则,相继建立和明确了“七个一”硬件建设标准、“3+2”人员配备标准、三大薄册、四项制度、六项服务承诺等工作制度,从而为驿站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证。
2.变“流动”为“稳定”
“红心驿站”成立后,项目党支部立即启动了摸底排查程序,按照劳务队伍和施工班组,对照花名册逐一核对身份,在全部500多名劳务人员中共发现“口袋党员”4名。随即,项目党支部又通过电话联系的方式,与这些流入党员的组织关系所在组织(单位)进行联系,做了进一步的身份确认。
为提高农民工党员的归属感,项目党支部认真开展了“结对子”服务活动,即为每一名流入党员指派一名项目自有正式党员,为其在工作上提供指导、在生活上提供照顾、在能力提高上提供支持,以便他们较好地融入到项目党支部建设和项目管理的各项工作之中,较为现实地破解了流动党员稳定性差、管理难的难题,从而调动了流动党员参与创先争优活动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项目党支部还先后多次为农民工开展了送清凉、金秋助学、免费体检、子女关爱、红色旅游等活动,进一步密切了项目劳资关系,推进了和谐项目建设。
3.从极端维权到依法维权
两败俱伤的极端维权方式不仅给维权者的身心和经济带来了极大的伤害,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社会形象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作为驿站的一项重要职能,权益指导员通过讲座等形式,不断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民工朋友依法维权。
2012年3月12日,金融街•融景城项目部举行隆重举行了“红心驿站”成立暨一线操作工人技能培训开班仪式。仪式上,驿站聘请的上海和华利盛律师事务所专业律师为现场农民工朋友讲述了极端维权给社会、企业和个人所带来的巨大危害,传授了有关依法维权的相关知识。与此同时,驿站还聘请公司法律事务部的同事担任项目的法律顾问,常年为项目农民工朋友提供法律知识培训和指导;指派法律援助律师向工友讲授法律援助知识和依法维权的理念,为化解劳资与工伤纠纷、推动平安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两年多来,项目部累计举办法律知识专题讲座9期,为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27人次。“驿站”还筹划了“四个一”工作举措,即:定期(每季度)举办一次法律知识讲座、发放一本《务工常识与法律知识读本》、建立一张法律援助联系卡、规划一份劳动争议法律维权路线图,着力提高农民工朋友依法评判是非的能力,帮助其树立权利义务对等的观念,引导其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纠纷、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一般情况下,钢筋工、模板工等工种要取得初级职业技能上岗证,须经过5个申报程序,缴纳培训、考试费200多元,历时半年左右,还要农民工自己到培训机构去培训,在考试中同时还遭遇笔试通过率低、实作考试与平时工作内容有差距、考试耽误工期等情况。为此,驿站通过重庆市江北区建委与重庆市岗位培训中心取得联系,并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通过上门送教、送考、认证的方式,只需要农民工一个报名程序,通过约一个月送教上门的培训即可参加考试,特别是对于文化有限的人员,可以直接采取口头询问的灵活方式开展理论测试。同时,为了保证培训的参与度、考核的通过率,驿站建立了详细的农民工基础信息册、持证上岗人员花名册,及时记录更新农民工个人基本信息、劳资关系、持证上岗情况等,动态反应各方面情况。
“红心驿站”培训班开班以来,融景城项目部组织了一批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强的管理员,利用中午、晚上的空余时间,依托“民工夜校”、阅览室等,分批对农民工进行钢筋、模板、砌筑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授课、现场实际操作技能培训,手把手地进行现场指导,深深地吸引了广大农民兄弟,他们主动放弃了休息时间,积极参与,认真听课。
履责成效:目前,“红心驿站”经程序已发展了8名流动党员;经过培训和考核共有648名农民工办理了技术等级证书,其中9人还取得了高级技工证,一次考试通过率达96%;农民工合法维权意识逐步增强,“红心驿站”成立至今该项目未发生一起恶性讨薪事件。
2012年7月6日,中建总公司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简报第67期以《红心驿站点亮农民工舞台》对该作法进行了专题报道;
2012年8月,该项目党支部书记代表二局在由北京市委组织部、市国资委联合举办的基层党建创新交流会上做了专题交流发言,并入选了北京市基层党党创新典型案例;
2012年10月24日,《重庆日报》以“红心驿站化解欠薪风波”为题报道了项目的先进做法;同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第二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评选活动》进行了转载;
2012年10月26日,《工人日报》以《红心驿站唤回流动党员》为题对该做法进行了大幅报道;
2013年1月,该项目部中标融景城A2地块,鉴于红心驿站的成功作法和取得的良好效果,江北区建委决定免收农民工保证金200多万元;
2013年6月,重庆电视台再次走进行项目部对驿站活动进行了报道;
2014年1月,市委党校到该项目就红心驿站的具体作法进行专题调研;
与此同时,经济日报、中国建设报、中华建筑报、中新网、建设人才杂志等主流媒体先进对活动进行了报道。
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该做法已在重庆市江北区广泛推广,并得到了市建委、市委组织部等领导的高度关注。市建委相关领导在红心驿站考察工作时指出:红心驿站的创新性作法,体现和结合了建筑行业的特点,抓住了劳务管理中存在的现实和直接的问题,反映了当前流动党员、“口袋”党员管理过程中的难点和困惑。与地方职能部门联动,主动为农民工进行岗位培训和取证,切实解决了农民工打工没有职级的现实问题,实实在在体现了对农民工的关爱。对农民工进行普法教育,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法律意识,更为他们依法合法维权、避免极端维权、保持与用人单位和谐的劳资关系创造了条件。对农民工党员以更加突出的关爱,不仅体现了企业党组织的职责,同时也通过他们影响和辐射其他非党农民工,对于提高党员的影响力、党组织的凝聚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结语
工作还在开展,活动还需深化。作为一种管理方法的新实践和新探索,融景城项目党支部通过“红心驿站”活动的积极探索,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在基层的堡垒作用,未来将把活动持续开展下去,持续推动和谐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