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在中国城镇化这史无前例的进程中,农民工群体扮演着重要角色。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农民工奋斗在项目施工生产一线,他们为中国建筑的发展挥洒着心血和汗水。然而,在农民工为中国城市化进程奉献自我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问题,农民工青年情感需求、农村留守子女、空巢老人等成为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完善政策内容制定、加强相应的规划和必要的社会监管,还需要类似于中国建筑这样有社会责任的企业积极参与其中。弘扬美德自古便是圣贤之人所追求的,国有“仁爱”、家有“和睦”,步入现代化的企业一样需要“衔草结环”的感恩情怀。作为中国建筑行业的龙头企业,中建三局多年来勇于担当,用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探索为农民工创造融入城市机会的新方式,中国建筑把“拓展幸福空间”作为企业使命,具有深层次含义,其中“拓展幸福空间”使命包含“关爱员工”、“造福社会”两大内容,企业进步与员工发展并重,让最广大的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这其中当然还包括农民工群体,中国建筑热衷于公益事业,为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发展贡献力量,以实际行动承担起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关爱农民工系列三部曲”活动是中建三局针对农民工家庭、亲情需求问题进行的有益探索,是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孤寡老人问题的一次有效尝试。
责任行动之团圆曲—农民工父母首都行
2014年,中建三局举办的一场“建设者父母首都行”活动在中建系统产生广泛影响,9月20日至9月24日,涵盖公司自有职工和农民工的18个建设者家庭、31位建设者父母的“首都之行”为他们圆了多年的“团圆梦”。建设者父母参观天安门、故宫、长城、鸟巢等北京地标性建筑,共享团圆的喜悦。
“建设者父母首都行”诠释了北京公司感恩建设者的情怀,活动以“圆梦”为主题,帮助建设者父母实现了“团圆”的梦想。
在活动之初,中建三局集中搜集了建设者父母藏在心底的愿望,由于长期与子女分离,一副完整的全家福照片成了父母们共同的心声。为了让建设者家庭拥有一份完整的全家福照片,中建三局邀请职工和农民工父母来到由自己孩子建设的高楼大厦上,拍摄一套以城市建设为背景的全家福照片,来自河北的刘攀拍摄了人生中第一张真正意义的全家福照片,“平日在外打工,与父母聚少离多,工地全家福照片终于聚齐了我们一家四口。”刘攀说。
为了能让建设者父母与子女团聚,中建三局特地在工地上准备团圆饭,并精心准备了工地团聚房,让父母们在工地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中建三局北京公司总经理许涛介绍说,建设者为了项目的施工生产任务而不能长期陪伴在父母身边,把父母们接到工地来团聚,是我们感恩的一种方式。
“我要去北京”三部曲,每一曲都是感恩行动的一次升华,在“首都行”活动结束之际,中建三局邀请中建总公司、北京市工会、北京市团委各个系统的领导与农民工父母面对面交流,聆听他们“团圆”背后的感人故事,探索更加持久有效的机制来关爱建设者。全国道德模范、当代雷锋孙茂芳出席了交流活动,他与在座农民工兄弟进行了深入交流,围绕“爱老、敬老”展开对话,孙茂芳表示,中建三局是一个感恩的企业,建设者父母首都行活动在央企关爱“空巢老人”这方面开辟了先河,关爱农民工父母不仅彰显了央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也为其它企业开展关爱活动提供了借鉴。
责任行动之关爱曲—农民工子女首都夏令营
每年暑期,农民工与子女团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中建三局顺势而为,于2013年暑期举办了“我要去北京—建设者子女夏令营”活动,此次夏令营活动是中建三局针对农民工“留守儿童”关爱与教育问题进行的有益探索,改变以往的模式,除了关心农民工,更要加大力度关心农民工子女,关心农民工的小家庭。
活动中,来自湖北、河北、东北等地的农民工子女42人来到北京,他们走进了中建大厦项目工地,感受父母为中国建筑事业付出的辛勤劳动。“以前只知道爸爸是中国建筑的建筑工人,盖了好多房子,今天终于看到爸爸是怎么工作的了”来自湖北的杨瑞说,爸爸很辛苦,我为爸爸感到骄傲。
夏令营一共持续5天,42名小朋友集体参观国家博物馆,瞻仰中国璀璨的古代文明,参观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与女子军乐队,感受军队生活,学习军队乐曲;到天安门看升国旗,爬长城,并参观了鸟巢,在父母的陪伴下,他们想象中的北京越来越具体生动。
在夏令营的闭营仪式上,神十航天员王亚平通过视频给小朋友们送来了祝福,还为湖北宜昌的9岁小朋友林京夷赠送一副航天飞机的模型。当神十航天员王亚平的笑脸出现在大屏幕上时,林京夷惊喜的神情里有掩藏不住的兴奋,他的梦想在夏令营活动中得以实现,王亚平的寄语教会了孩子们学会感恩,“这次夏令营后,你们回到家乡,要更加好好学习,健康成长,努力成才,回报最亲爱的爸爸妈妈,回报我们伟大的祖国。”王亚平说。
“建设者子女夏令营”活动同样带给人们许多思考,如何使企业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农民工,通过关爱行动来表达对他们辛勤付出的感谢,中建三局将目光聚焦到农民工子女身上。“农民工是城镇化最主要的推动者、参与者,他们为企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在提供常规的物资帮助之外,也要关注农民工的亲情需求,关爱他们的子女,激发农民工的幸福感、归属感,这也是践行企业感恩民工、回报社会的责任。” 局副总经理汤才坤表示。
责任行动之幸福曲—农民工青年集体婚礼
建筑企业项目往往面临着流动性大的特点,员工随着项目走,项目部随着工程任务走,流动性大往往会造成员工情感焦虑和归属感缺失的困扰,青年员工婚恋困难或者异地分居,“家乡概念”越来越模糊。
“咱们建筑行业工作压力大,员工兢兢业业,为了工作的需要牺牲了个人的时间,甚至许多员工都不能抽出时间去结婚,公司为他们补办一场集体婚礼很有必要。”活动之初,中建三局北京公司工会主席王健看到了活动的后续影响力。2012年,“我要去北京—建设者集体婚礼”在北京举行,24对新人享受了这一幸福时刻。
“我们以爱的名义宣誓,生死相依,不离不弃……”当中建三局怀柔万通项目员工何延重温这一句集体婚礼誓词时,妻子和孩子的相伴让他觉得此刻的团聚是幸福的。2012年,何延在河北怀来拉斐水岸项目,谈了1年的女友段银梅在北京望京上班,到了谈婚论嫁阶段的小两口却常常为异地分居这件事吵架。“公司了解我们的情况之后,邀请我们参加了集体婚礼,后来我就调回北京了。”何延回忆说。
为了营造员工的幸福感,集体婚礼选择在酒店举行,公司还为24对新人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以及规模盛大的婚宴。在愉快的婚礼进行曲中,何延终于能够牵着新娘的手步入婚姻殿堂,由于工作的原因,何延的婚期一拖再拖。集体婚礼解决了这一问题,中建三局把员工中正在准备结婚的员工或者没有时间结婚的员工邀请到集体婚礼。“我觉得这会是我这一辈子最重要的时刻,如此规模大的婚礼,各级领导都参加了,我觉得很幸福。”何延说。
集体婚礼上,24对新人在婚礼现场庄严宣誓,一对对新人手牵手走上婚礼舞台,彼此交换戒指,互换信物,舞台的大屏幕回放着新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随后,他们把名字留在了现场的纪念墙上。
对于员工而言,集体婚礼帮助他们实现了家庭梦,对于中建三局而言,集体婚礼是一种担当,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感恩和关怀员工应融入到企业文化的内涵里。关爱职工,更要关心职工内心真正的需求,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切实为他们提供帮助。由此,“我要去北京”三部曲拉开了序幕。
履责绩效
另外,“关爱农民工系列三部曲”在中国建筑系统内部产生连锁效应,“如何关爱农民工,真正带给他们幸福感?”成为网站讨论热烈的议题,中建三局坚持每年为“关爱三部曲”系列活动制作专题画册,赠送给项目农民工。后来,根据问卷调查数据统计,中建三局各地项目共有1.1万名农民工深入了解过该项社会责任活动,共有2386名农民工想报名参加首都行活动。
结语
李克强总理在农村工会会议上反复强调,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要富裕农民,造福城乡居民,重要的是要解决好2亿多农民工逐步融入城市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完善政策内容制定、加强相应的规划和必要的社会监管,还需要有社会责任的企业积极参与其中。举办中建三局建设者父母首都行活动是中国建筑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央企,中建三局积极回馈社会,多年来深度关注农民工公益事业,举办了一系列公益活动为农民工创造发展的机会,帮助农民工更好地融入他们用双手建设起来的城市。秉承中建总公司"拓展幸福空间"的企业文化,中建三局致力于"为员工提升幸福指数",先后开展了为农民工子女赠送文具,开展"同心义卖"、互助课堂,一对一帮扶等多种公益项目,已形成针对农民工的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化公益服务网络,将投入更多的精力关心农民工小家庭上,切切实实做到真心关心农民工。活动把关爱对象聚焦农民工家庭,关爱农民工家庭亲情的需求,从农民工婚姻、父母、子女三个角度搭建三维空间,进一步拓展帮扶深度,开辟关爱建设者的新模式,使农民工的幸福感越来越强。